代偿期肝硬化湿热内蕴证推荐中成药强肝胶囊——《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2024解读
admin15 次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务工作者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中医中药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在2008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形成了《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2024年)。该指南旨在通过中医药标准化、循证医学和技术指导文件的相关要求,为临床诊疗提供切实、规范的指导。
二、指南范围与适用人群
本指南规定了肝硬化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诊治较为特殊,不属于本指南适用范围。本文件适合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感染科、肝病科、消化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
三、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
肝硬化的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内镜、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指标。具体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其中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依据包括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内镜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以及血清学指标异常等。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则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和/或肝功能减退。
中医诊断:
在中医学中,肝硬化代偿期多属于“癥积”“积聚”范畴,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则属“鼓胀”“水鼓”范畴。中医诊断依据主症和次症,结合舌脉进行辨证。
四、治疗原则与方法
西医治疗原则:
肝硬化诊断明确后,应尽早开始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抗炎抗肝纤维化治疗、并发症防治以及必要的肝移植准备。
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基本法则。代偿期以疏肝健脾、清利湿热为主,失代偿期则多用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和健脾温阳为法。无论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常贯穿始终。
具体治疗方法:
- 代偿期肝硬化:根据中医证型不同,采用逍遥散、茵陈汤、下逐瘀汤等经典方剂加减治疗,并推荐强肝胶囊(B1)等中成药。
-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症:
- 腹水:推荐五苓散、实脾饮等方剂及中药敷脐疗法。
-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级预防推荐加味瓜蒌散,二级预防推荐健脾化湿止血方。
- 肝性脑病:推荐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液等药物。
- 肝肾综合征:推荐温肾利水方、肾康注射液等。
五、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中医症状体征、肝功能及并发症的改善情况,影像学、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具体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
六、总结与展望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2024年)为肝硬化的中医药诊疗提供了全面、规范的指导。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该指南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和患者健康。未来,期待中医药在肝硬化防治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
评论 | 0 条评论
登录之后才可留言,前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