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为民“官”念 当好百“信”干部

习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古往今来,为官者的勤与惰、廉与贪、优与劣,往往能从老百姓的口碑中得知一二。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心里装着老百姓,凡事想着老百姓,工作依靠老百姓,一切为了老百姓,才能获得老百姓信任,赢得老百姓支持。当百“信”干部就得有老百姓的样子。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古人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党员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做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要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挂在心上、在兹念兹,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抓在手上、不疏不漏,把老百姓当家人不当外人、当亲人不当旁人,满怀感情、以心换心。要持续改进作风,在深入基层时要直接联系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同老百姓融为一体、不分你我,不能举手投足摆“官架”,透着“官气”、耍着“官威”,更不能视群众为刁民,愚弄和欺压百姓,得经常脱了皮鞋穿布鞋、换下西装穿便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与群众打成一片,既走近群众更走进群众,真正地以“百姓样”站在百姓中。要善讲百姓语言,多用通俗的话语表达深奥的理论问题,用群众身边的事讲道理,用风趣的语言营造宽松氛围,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乐于接受,与群众沟通才能达到目的。还要多讲“掏心话”,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党员干部的贴心、真心和诚心。多讲“实在话”,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党员干部说的话是“实实在在的”,切忌说话不算数,忽悠老百姓。当百“信”干部就得学老百姓的长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当中蕴藏着无限智慧和创造活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运用电话、微信等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人际交流。面对这种形势,有的党员干部把我们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做好老百姓工作的好传统、好作风丢了,习惯于用电话指挥、微信沟通,不仅疏远百姓,导致干群隔阂,而且失去了向老百姓学习的好机会。无论是在风雨如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激情燃烧的新中国建设时期,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拜群众为师、学百姓之长是我们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法宝之一。党员干部要涵养归零心态,甘当“小学生”,发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立足基层实际,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练就调查研究真功夫,做到脚勤、嘴勤、脑勤,尊重老百姓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完善在做好百姓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经验新做法,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金点子”。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工作中带着寻找答案的念头,摒弃“上镜头”“观观花”的错误思想,以“谋事要实”的精神,真正进村入户寻找影响发展的“病根”,认真分析研判,有力有序予以解决,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把老百姓作为丰富自身、提高自我的力量之源。当百“信”干部就得解老百姓的难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困,精准把握老百姓的现实诉求,着力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发展大势出发,着眼长远,让更多惠民政策体现在增进老百姓福祉上,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精准施策解决老百姓的难事,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梳理,切实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有的放矢解决难点痛点,把力气使到化解难题的刀刃上。在解决难事中要让老百姓参与进来,敢于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确保所解难事不打折扣、不变形走样。要建立长效机制解决老百姓的难事,牢固树立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永远在路上的服务意识,始终做到“服务不打烊”。着力从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建立健全包括服务百姓机制、百姓诉求表达机制、维护百姓权益机制、跟踪督导机制、效果评估机制、问题解决和信息反馈机制在内的各种机制,形成工作闭环,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要提高为老百姓解难事能力,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善于解决复杂问题,面对突出问题和矛盾,要由表及里地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繁杂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规律性,从偶然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必然性,善于用辩证的思维、联系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零碎的认知系统化,真正将老百姓的好事办实,难事办好。(江西省高安市委组织部 龙海刚)
【责任编辑:孙轲】

More From Author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