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念脂肪肝性肝病与转氨酶异常
疾病概念|脂肪肝性肝病与转氨酶异常
丙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又称谷丙转氨酶,简称ALT。丙氨酸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的肝细胞损伤可以使血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升高一倍。因此,丙氨酸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最灵敏的指标,在肝功能检查中最为常用。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又称谷草转氨酶,简称AST。它存在人体多种组织中,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正常情况下,AST在血清中的含量很低,当相关组织器官发生损伤时,AST在血清中的浓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对一些肝功能损伤的病人,谷草转氨酶从破坏的肝细胞中释放出来,引起增高。
在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常升高,ALT升高数值的高低常反映肝细胞炎症的程度,AST在肝细胞中约4/5存在于细胞器的线粒体中,1/5在细胞质内。AST数值的升高可反映线粒体的损害及肝细胞组织破坏的程度,但二者数值的大小均不能提示肝病病程的长短。
脂肪性肝炎患者常随代谢综合征的程度和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不同而引起ALT和AST的升高或波动。如果脂肪肝患者查出ALT、AST持续升高,则应考虑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在不断进展,甚至恶化。如采用生活方式改变、适度运动和调节饮食后ALT、AST仍持续异常或波动,就应该在医师指导下,选用药物治疗。
对于药物的选择,有些医生指出需谨慎使用降酶药。
其一,脂肪性肝病治疗的首要目标为控制代谢紊乱,防治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作,次要目标为减少肝脂质沉积。单纯的降酶药,在针对上述“目标”中缺乏治疗意义。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降酶药没有抗病毒作用,即使用降酶药把转氨酶降下来了,但由于病毒没有得到控制,病毒诱导的肝细胞免疫损伤会持续进行,肝组织炎症继续存在,不会减轻。
其二,由于脂肪性肝病患者可有甘油三酯(TG)和/或胆固醇的升高,有的患者需长期服用降脂药物,而降脂药物对部分患者容易造成肝功能损害。因此有医生认为:降酶药的使用常会掩盖降脂药物损伤肝功能的不良反应,所以会给患者造成假象的肝功能正常,耽误病情。
其三,降酶药多出现停药后转氨酶水平反弹。以五味子制剂类降酶药联苯双酯为例,其可直接抑制肝细胞内及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的活性,降低肝细胞膜对谷丙转氨酶的渗出,对降低谷丙转氨酶有良好的作用,该药治疗3个月后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水平的有效率可达85%,优于其它同类降酶药,但停药后谷丙转氨酶的反跳率却很高。
因此,对于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或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需选择可从根本上清除氧自由基、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修复肝细胞作用,从根本上起到修复受损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保证酶水平的稳定下降且停药后不反弹,保障疾病的有效治疗。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需重点关注药品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抗肝纤维化等作用靶点及其疗效,同时可关注用药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情况。
药品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强肝胶囊
汉语拼音:Qianggan Jiaonang
【成 份】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
【性 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的粉末;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
【规 格】每粒装0.4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2次,每服六日停一日,八周为一疗程,停一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或高酸性慢性胃炎者应减量服用,妇女经期可暂停服用。
【贮 藏】密封。
【包 装】药用铝箔PVC硬片,每板20粒,每盒3板。
【有 效 期】36个月。
参考资料: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防治及用药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