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暑假,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派出了一百余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祖国的城镇乡村进行探索实践,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其乐桃桃”助农服务团队深入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东辛撞民族村,开展了主题为“笃行青春路,桃韵兴农情”的社会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了一项关于平谷大桃消费市场的问卷调查。通过对300份有效问卷的深入分析,学生们发现公众对平谷大桃品种多样性的认知存在差异,且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多样。这一发现为后续制定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了有力依据。针对调研结果,学生注册了专属的视频号和抖音账号,策划用《天庭奇遇》系列微短剧作为宣传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分成小组投入劳动,他们参与了解袋摘桃、搬运分拣、包装装箱,体验了从树枝到市场的全流程。在烈日炎炎之下,这堂行走在田间的“思政课”,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劳动、勇于奋斗、不断创新的种子。内蒙智农发展调研团来到了内蒙古通辽——这座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城市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内蒙古地区在民族融合、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特别是探索基层党建如何成为引领这一切的坚强力量。在调研中,同学们结识了身患癌症仍心系村民的屯村支书代海朝,还结识了越战老兵,在抢险救灾岗位上失去右眼的通辽市园林局金英新局长。村民们说:“有困难,找海朝”,金局长说,建设家乡就是他的终极使命。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基层党建则是这一力量得以有效传递和实现的坚实桥梁。“国匠中文”职业专业中文在线学习工具开发研究实践团走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唐风汉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北非国际教育创新联盟进行调研,他们希望探索职业中文教育市场蓝海,立志打造一款能辅助在职业院校或者中外合资的职场环境学习工作的中文学习者,在普适性国际中文教育基础上,迅速切入和专业学习、就业相关的语言学习情境,从理论学习模式迅速转入更实用的情境的线上学习平台产品,并且希望借助实践和研发,向留学生全面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国家“职教出海”战略的深远意义,探索了新质生产力发展语境下,中文教育助力“出海”的可操作路径。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与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推广在线交互学习工具的合作协议,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登记许可。“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印证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否真实,感受历史律动的脉搏,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学习影响世界的方式。”以上三支队伍的指导老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语文教学部主任李春竹老师如是说。高职院校的师生,正用自己的努力,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成为实事求是、格物致知,锤炼信仰、开拓视野的有效阵地。
【责任编辑: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