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性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和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区别于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基于新型生产力和新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深度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生产力。尽管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但它要求在物质生产高效能和劳动者高效能发挥相统一的前提下,将科技创新和劳动方式的创新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将劳动者从简单重复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一、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是人的自身解放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完成了生产力的质变。其中,劳动者在这一组合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求劳动者自主性发挥效能。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自身的解放。劳动者不仅是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也是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是要求有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更高效率的劳动生产率相统一的生产力新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就是发展“新质”劳动者,其根本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的社会主义人才队伍。在这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传统的从事单一劳动的劳动者已不能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技术、知识与智能结合的复合型主体出现。这使得劳动者由原先传统生产关系中作为“物质力量”被动发挥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生产关系中成为“主体性力量”发挥主动作用的关键组成部分。劳动者从雇佣关系中解放出来,不再成为机器的附属,而是提升了个人能力,达到了自我实现和服务人民的统一。同时,新型劳动者的参与能够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优化劳动结构,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二、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解放根据唯物史观,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变革和新社会制度产生的根源。随着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型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也将加快实现进程。劳动者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劳动者的联合,即为了实现人类共同利益,所有劳动者自觉联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进而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推进人与人社会关系的解放。人类共同利益具有“隐形”特征,总是被个体特殊利益所遮蔽。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于大机器生产力跨越地域限制,初步形成世界历史意义上的普遍交往,但人类共同利益却被资本主义特殊利益所掩盖。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千百万劳动者经过百年社会主义革命奋斗和努力奉献,在新发展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形成了新质生产力这一超越了“旧质”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新形态,在解答物质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同一性命题”中,积极以“共同体”的形式实现劳动者的联合。劳动者联合起来管控物质生产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就世界范围内,“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当今人类共同利益的表达。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基础具有开放性,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不平衡和数字鸿沟等科技挑战,要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实现技术和知识的共享,确保所有国家都受益于技术创新的发展,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在这一共同体中,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联合的方式加强和巩固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以人类普遍共同利益为奋斗目标,使自身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片面的人向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下全面的人发展。三、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解放生产力本身直接决定了人类利用自然条件、获取物质材料的边界。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的创新和发展,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绿色化,其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推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物质财富的增长总是以自然资源的摄取和破坏为代价,其生产力具有反生态性。而新质生产力具有绿色低碳的内在属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打造能够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克服原先传统生产力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模式弊端,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还要求实现生产力绿色化转变,其本身就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是要牢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同时,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借助数字技术形成先进的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组织,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新质生产力在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与自然规律的平衡点。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原先兼具建设和破坏双重作用的力量,转变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觉力量。(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赵淑婷)
【责任编辑:孙轲】

More From Author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